Product List
什么是“枯草芽孢杆菌”?
枯草芽孢杆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不仅活跃于土壤、植物根际、体表等外界环境中,同时还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内生细菌,对人畜无毒无害,不污染环境,具有显着的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。
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快、营养简单,能产生耐热、抗逆的芽孢,可以制成各种剂型;与化学农药混用而不失活,而且批量生产工艺简单,成本也较低,施用方便,储存期长。实乃种植生产,必备良药
01什么是“枯草芽孢杆菌”?
枯草芽孢杆菌,是芽孢杆菌属的一种,广泛分布在土壤及腐败的有机物中,易在枯草浸汁中繁殖,故名枯草芽孢肝菌。
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优势在于,它是一种嗜温、好氧、产芽孢的杆状细菌,常采用人工诱变深层液体发酵浓缩精制而成。该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,对人畜无毒无害,不污染环境,能产生多种抗菌素和酶,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。
它在农作物上使用效果非常显著、稳定性强。枯草芽孢杆菌对果树、棉花、小麦、辣椒、番茄、玉米、水稻、大豆、辣椒等农作物上显示出很好的防病和增产增收效果。
02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功效:
营养和空间位点的竞争----枯草芽孢杆菌的竞争作用主要包括营养竞争和空间位点竞争。可以在植物根际、体表或体内及土壤中快速、大量繁衍和定殖,有效地排斥、阻止和干扰植物病原微生物在植物上的定殖与侵染,从而达到抑菌和防病的效果。
产生抑菌物质:
枯草芽孢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多种具有抑菌、溶菌作用的物质,如枯草菌素、有机酸、抗菌蛋白等等,这些物质可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,甚至破坏细菌结构,杀死病原菌。因此,枯草芽孢杆菌对于重茬病、根腐病、灰霉病等疾病防治效果很好。
增强免疫促进生长:
枯草芽孢杆菌可以分泌活性物质,激活植物防御系统,增强作物的免疫力与抗病性,减轻或消除病原菌对植株的危害。
还可促进多种植物种子、幼苗和根系的生长发育,增强了植物的抗病性,从而间接地减少病害发生。如增加吲哚乙酸等生长素的形成,刺激作物根系发育,增强光合作用。同时将土壤中难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易于作物吸收的物质,促进作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,提高肥料利用率。
诱导植物产生抗性:
枯草芽孢杆菌不但能直接抑制植物病原菌,而且能通过诱发植物自身的抗病潜能从而增强植物的抗病性。如水稻纹枯病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,能诱导水稻叶鞘细胞抗病相关的酶(POD、PPO和SOD)活性增强,达到抗病效果。
改善土壤结构
枯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形成益生菌环境,促进团粒结构形成,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,增加土壤疏松度,促进根系生长。具体表现在,加速养料矿质化,将养分由无效态和缓效态变为有效态和态。同时,加速养料腐殖化,分泌植酸酶,降解土壤中大部分的植酸盐;产生生长素,刺激作物生长,提高种子的成活率和出苗率。
03枯草芽孢杆菌优劣判别:
列夫·托尔斯泰曾说过: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。所以优质的枯草芽孢杆菌我们就不多做讨论了,来看看这些假冒伪劣的通常都是些什么套路。
①价位便宜,一般用一些激素或肥料冒充,即完全当成肥料来卖。
②效果非常快,打上当天。
③用后易引起作物早衰,因为激素的作用品质产量反而降低。
枯草芽孢杆菌对土壤中的菲与苯并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作用:
土壤与其相连的水环境称为土壤-水环境系统,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土壤固有微生物,并在表面存在生物膜,因为生物膜形成了隔离层,有机污染物在接触到支撑生物膜的固体基底之前,必须首先到达并且穿过这个隔离层,这样就强烈地改变矿物颗粒或基底的吸附行为,对吸附作用有重要的影响.
近年的研究表明:由于受污染影响,导致土壤中含有多环芳烃(PAHs),沉积物中PAHs主要为原油污染以及工业或民用煤不完全燃烧所致,枯草芽孢杆菌对菲与苯并芘的吸附及生物降解研究。
研究表明:以枯草芽孢杆菌为接种微生物,对菲与苯并芘都可进行吸附或生物降解,48h液相PAHs浓度达到平衡时,微生物对菲消除了98%,对苯并芘消除85%;接种的样品48h吸附等温线均呈线形,能较好地符合线性方程;
在接种微生物情况下,沉积物与土壤对菲和苯并芘吸附特征均发生较大变化,对菲的吸附量增大约35倍,而对苯并芘的吸附量却降低了2/3左右;
未接种微生物的土壤和沉积物对菲解吸率为20%,接种的样品组为2.9%,而对苯并芘的解吸结果与菲相反,未接种的对照组为4%,接种的样品组为l3%。
总之,真正的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生物制剂,对作物、对土壤都有很好的生长调节作用,基本是多功能的,不可能只针对一点起作用,较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效果是累积的,是单纯的肥料或激素达不到的。
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:
1、通过枯草芽孢杆菌菌体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枯草菌素、多粘菌素、制霉菌素、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,使菌丝发生断裂、解体并溶解病原菌细胞壁,较终起到有效排斥、抑制和杀灭病原菌的作用,可有效防治根腐病、枯萎病、黄萎病、疫病等浸染性土传病害;
2、促进氮磷钾的吸收,平衡土壤酸碱度,改良土壤结构,提高肥料利用率;
3、调节作物根系微生态平衡,改良土壤板结;
4、促进增根、生根、壮根,毛细根数增加。